零售是一種將商品及相關服務提供給消費者作為最終消費之用的活動。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本土零售業雖然受到了外資零售企業的強力沖擊,但外商帶來的全新的營銷理念與科學的管理方式也促進了本土零售業的良性發展。中國本土零售業要想進一步發展不僅要構建完善的整體營銷管理系統和經營品牌、重視競爭對手的研究,還要避免同地域、同檔次、同類型的零售企業之間展開過度競爭,造成兩敗俱傷。當然最基礎的是要認清零售行業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
零售行業特點一、零售是變化
零售業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零售業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而相應的調整也要“與時俱進”,包括業態的、商品結構的,組織架構的等等,只有在變化中零售業才能發展,否則只能被市場競爭的巨浪而掀翻。
零售行業特點二、零售是方便
零售業是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方便。這種方便要體現在商場的各個角落,各個細節之中,從代客禮品包裝、免費寄存,到提供嬰兒手推車,商家在悄然間隨著時代進步。在您逛商場時,不僅體會著商家這種無處不在的服務項目,更體會到方便、快捷、舒適等現代的人文關愛,小到自動擦鞋機、手機充電站、吸煙室,大到會員俱樂部、顧客服務中心,可以說消費者越來越能在商場中找到上帝的感覺。
零售行業特點三、零售是服務
零售業是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零售就是服務,服務創造價值,服務工作管理到位,乃是企業形象塑造、無形資產的增值!邦櫩褪俏覀兊囊率掣改浮、“顧客滿意是我們永久的追求”、“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些企業的服務理念是通過實踐而提煉出的精華。只有視顧客為上帝,顧客才會反過來將商場視為自己的家,有了家的感覺,雙方才會在“雙贏”中各自獲益。
零售行業特點四、零售是細節
零售就是細微之處見真章。細節決定成敗,這點對于零售業尤為重要。國內零售業與世界零售巨頭的差距在此體現得更加明顯,從收貨到客服、營運、采購,每一個環節節節相扣,處處用數字說話。
未來連鎖零售行業發展趨勢:
(1)連鎖零售渠道從位置和形態兩方面進一步下沉
①店鋪位置向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下沉
隨著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門店市場競爭的加劇,零售商的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在地理位置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競爭激烈程度相對較小、發展空間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市場未來將成為超市行業的必爭之地。
大型超市業態三、四線城市門店在銷售額和日均單價增速上均強于一、二線城市。前者2013 年平均銷售和日均客單價的增長率分別為4.2%和4.5%,而后者在兩項指標上均有所下滑。運營效率方面也揭示相同信息,三、四線城市店鋪平效和人效在2013 年分別提高了5.4%和10.3%,遠高于一、二線城市。百貨和購物中心也顯現相同態勢。三、四線城市百貨店鋪的平均銷售額增長率是6%,而一、二線城市僅為1.4%,購物中心的平均銷售額增長率19.2%,幾乎是一、二線城市的兩倍。
②店鋪形態:向單個覆蓋面小、密度更大的連鎖店鋪發展
對于連鎖超市行業而言,隨著所在城市或區域的人均收入、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習慣的變遷,尤其在零售渠道較為發達的一、二線城市,連鎖超市業態也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一方面,由于現代店鋪布局的分散化,每個店鋪的商圈范圍逐漸縮小,單店客流不會隨著店鋪規模的擴大而無限制的增長,這樣,未來零售業發展中規模效益的實現,需要通過眾多分散的小店鋪的集合,這種集合離不開更大密度連鎖方式的運用。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行業的飛躍發展,網購的便利性、價格優勢和商品豐富程度對實體零售行業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沖擊,在店鋪形態上,相比數量較少的大中型賣場和超市,單個覆蓋面小、密度更大的小型連鎖店鋪由于更加接近居民生活區,憑借其便利性、便捷性,形成對于網購的天生的抗沖擊能力。
(2)農貿市場不足,生鮮超市迎合未來消費升級趨勢
①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為生鮮超市的發展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目前中國經濟構成中,消費占比明顯偏低,居民消費占比僅 35.32%,遠低于發達國家55-70%的水平。從2001 年至2015 年,我國人均GDP 從8,670 元增加至49,351 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860 元增加至31,195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366 元增加至10,772 元,正處于消費水平快速增長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時期,國家也多次出臺政策刺激消費,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為生鮮超市的發展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②食品需求的變化是拉動生鮮超市產生和發展最有力的因素
伴隨消費升級趨勢,人們食品消費習慣從原先的生存、溫飽型向享受、體驗型方向發展,對生鮮食品的需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食品安全的考慮逐漸占據首要的位置;2)更講究營養搭配,追求食品消費的便捷性。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加工食品、半加工食品或可以直接帶回家就餐的熟食備受消費者的追捧;3)對食品鮮度和衛生程度要求提高。日常的蔬果、肉類、蛋類、水產等商品的新鮮度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欲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隨著人們對健康理念的追求,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綠色食品、健康食品被放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③超市將成為未來我國居民日常生鮮食品消費采購的主要渠道
2013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大力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這將使得我國超市企業在逐漸取代農貿市場的過程中仍將獲得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3)超市商品銷售利差空間縮小,自有品牌占比亟待提升
①全球零售行業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較高
全球零售市場中,發展自有品牌已然成為重要潮流。近年來,以歐洲為代表的各國零售渠道商自有品牌業務繼續保持較高水平,根據Nielsen 2013 年對18個國家的超市調查數據顯示,全球零售渠道商自有品牌業務發展水平不一,其中:瑞士自有品牌銷售占比最高,約為53%;西班牙、英國、葡萄牙均超過40%;美國為18%;阿根廷、巴西、中國等新興市場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尚處于較低水平。具體如下:
2013 年全球零售渠道商自有品牌銷售占比
②我國連鎖超市自有品牌尚在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連鎖超市競爭日趨激烈,商品銷售利差空間縮小,越來越多的超市企業選擇通過開發自有品牌提升利潤空間。對消費者來說,自有品牌產品性價比更高;對超市企業來講,自有品牌商品除了吸引顧客,還可以省去品牌使用費和中間供應環節,保證較高利潤。通常而言,銷售自有品牌商品的毛利率高于供應商商品。
(4)零售技術升級,IT 建設將越來越被中國零售企業重視
隨著零售技術的日趨成熟,IT 技術在中國連鎖零售行業的應用越來越被重視,應用水平已經有了較大提升。在未來,包括零售新科技、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等在內的零售IT 技術將成為零售商突破重圍的利器。
新科技在倉儲及門店運營技術方面的使用將有力推動零售企業運營效率的提高。目前,對于大多數零售企業而言,條碼技術在物流方面的應用尚存在短板,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方面處于初期階段,基于網絡功能的應用軟件基礎也有待進一步加強,未來越來越多的零售新科技應用將使零售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更簡易、商品動態追蹤更自動化,為供應鏈系統效率帶來革新性的變化。
(5)連鎖零售行業兼并方興未艾,資源將進一步整合集中
零售業是極具競爭性的行業,零售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和話語權,近年來紛紛兼并重組,行業整合方興未艾。
一方面,目前我國超市行業在各區域市場均存在各自的區域龍頭企業,并且在與全國性超市企業和國際零售巨頭的競爭中并不處于劣勢。本土區域龍頭企業在充分發展市場后將面臨跨區域發展的問題,而兼并收購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跨區域發展,從而推動行業兼并整合趨勢。
另一方面,全國性本土超市企業的加速擴張是推動連鎖超市行業加快整合的最大動力,尤其是本土超市與外資超市的整合步伐明顯加快。并購將是連鎖超市企業打開全國市場最快的途徑,既可規避因選擇全新投資方式而引起的競爭和風險,同時還可以拿到理想的店面。
上述四大特點主要是從零售行業的服務與管理上來說的,如需更多連鎖零售相關資訊,如連鎖零售行業特點,連鎖零售行業發展趨勢,連鎖零售行業前景等,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行業培訓欄目連鎖零售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